侯為貴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感受了深圳由小漁村變為大都市的天翻地覆,我國整個農村面貌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此同時,一方面,交通堵塞、空氣污染,成為都市繁華背後的“霧霾”,嚴重降低城市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根本扭轉。“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我們是繼續演繹深圳奇跡,還是走出一條更加普遍性的新農村道路,這需要新戰略、大智慧。
  在多年“智慧城市”探索中,我們用網絡設備連接起家家戶戶,網絡穿越了鋼筋水泥,營造了城市各行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以及更便捷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網絡同樣可以翻山越嶺,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大顯身手。習近平主席強調,“城鎮化不是土地城鎮化,而是人口城鎮化”,“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信息化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通過信息化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通過信息化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要實現這個目的,關鍵在於:一是明確信息化在“新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城鎮化的良性發展,核心是促進就業,而信息化正是為各類規模城鎮居民增加就業的最強大引擎。二是明晰新城鎮化與傳統城市化的區別和聯繫。看清人類居住集中和分佈的生態環境效應。從印度、巴西到菲律賓等城市聚集了大量貧民區,單純城市化並沒有解決生存問題。而我國一些城鎮,大量建房則帶來高空置率。破解手段在於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目前信息流量每年已在倍增,如能儘快普及到中小城鎮和農村,有效促進這些地區的各行業線上線下經營高度融合,同時將信息化與社會管理很好結合,包括醫療遠程化、教育信息化、物流智能化、能源自給化、社交網絡化等,試想,如果讓一個縣城小學和中關村三小的孩子同上一堂課,如果讓小山村變為蘊含財富的生態農場,誰還會都擠到大城市去呢?要實現這個目標,出路在於:由房地產建設向信息高速公路和物流交通等基礎建設轉移,將“智慧城市”向“中小城鎮、新農村”拓展,“信息消費”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促進各行業經營創新的聯動發展,消滅城鄉數字鴻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近些年來,世界上掀起了回歸自然、愛護環境,節能減排,綠色能源,呼籲人和環境和諧相處。高樓林立雖然是現代化的標誌,但秀麗鄉村同樣必不可少。12月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呈現科學發展新思路。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佈4G牌照,移動通信進入“高速路”。可以相信,新一輪改革開放一定會抓住時代的脈搏,創新圖強、趨利避害,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城鄉發展之路。▲(作者是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p46mpcq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